聊斋志异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聊斋志异读书笔记摘抄及赏析)

昨天下午,一个人翘着二郎腿,边品茗,边读?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和萨基的《黄昏》,皆为精读,且都翻来覆去地读了三遍。

钟书先生的这篇文章,以前读过,还不止读过一次。时隔多年,再读,再新。钟书先生说:“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其实,《聊斋志异》大抵亦如此,如果你把它当作鬼神之类的文字来读,书中群魔乱舞,那就是鬼神的世界。可是,蒲松龄真的对鬼神就那么有兴趣吗?当然不是。我觉得蒲松龄乃荒诞文学的鼻祖。近现代的荒诞文学已经不够荒诞了,明白人一眼便可洞穿作者的写作意图。蒲松龄笔下的荒诞才是真荒诞,那是已入化境的荒诞。

?《伊索寓言》,也看你怎么读。钟书先生说:“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Primitivist),主张复古,而我呢,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象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到:‘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今天,我偶遇“动漫展会”,千余中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身着“奇装异服”(抱歉,我不知道怎么形容他们的着装),在广场上“群魔乱舞”(据说他们有的是来交友、有的是来摆pose)。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知道应该支持卢梭,还是应该支持钟书先生。总之,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代沟”已不足以形容代际之差异。可是,我与我的孩子又没有明显的代际差异,我们的“三观”基本是一致的。于是,我只能说,当今的世界太多元,我也不必在卢梭与钟书先生之间左右纠结。

?萨基的《黄昏》,读完,我和作者萨基,彼此莞尔而笑。因为,那感觉只能意会,无法言说。或许,萨基就是想告诉读者,文章中的葛尔特茨比正是人性的旁观者,葛尔特茨比也有可能是我,是你,是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同时,坐等你我身边的,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也可能正是那个“年轻人”;“老人”应该更常见。

今天上午,还看了?许地山的《补破衣底老妇人》。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许地山的文章,实在平平,不足为道。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许先生在他那个年代也属翘楚。当然,也或许是因为我这个理工男不识货,那就只能说声“对不起!”了。

今天到国美电器和苏宁易购购买空调、洗衣机和电冰箱,遇到不同类型的销售人员,有忽悠型,有实在型,有狡猾型,还有蛮不讲理型。我倒是想起了特蕾莎修女说的一段话,?“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即使你是诚实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其实,我之所以想起特蕾莎修女,因为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战争都要为她让路的人,善的化身。这可能也是我很少发脾气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我常常想起特蕾莎修女。

此时此刻,已是吃晚饭的时间。吃饭。晚上再读书。

聊斋志异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聊斋志异读书笔记摘抄及赏析)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