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总医院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XX县总医院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5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XX县总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在医疗质量、服务能力、运营管理、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系统梳理经验、剖析不足,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体回顾与成效
    上半年,我院各项工作均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综合服务能力与社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核心业务指标稳步增长,运营效率持续优化
    面对县域内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我院通过科学管理、优化流程,各项核心业务指标均实现稳步增长,医院运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2025年1月至6月,全院完成门诊服务总人次达到13.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2%,有效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基础诊疗需求。共收治住院患者8100余人次,同比增长6.5%,体现了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增强和群众信任度的提高。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全院平均病床使用率达到93.5%,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显示出医疗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高效性。通过持续优化临床路径管理、加速床位周转,平均住院日成功控制在8.5天,较去年同期缩短0.3天,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轻了患者负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尤为重要的是,患者康复好转率稳定在94.2%的高水平,这是对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最直接的肯定,充分彰显了全院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
    (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突破,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上半年,我院集中资源,精准发力,推动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整体医疗服务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妇产科作为我院重点发展的特色专科之一,上半年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科室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无间的团队协作,成功实现了建科以来顺产分娩“零”的突破,并顺利完成首例剖宫产手术。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我院妇产科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围产期服务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更意味着我院具备了为县域内孕产妇提供更加全面、安全、便捷的本地化分娩服务的能力,对于降低母婴风险、提升区域妇幼健康水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为系统性提升全院的专业技术水平,我们积极深化与XX省立医院、XX大学附属医院等上级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上半年共邀请省级专家来院开展教学查房、手术示教、专题讲座等活动15次,有效解决了多个临床技术难题。同时,选派了12名来自内科、外科、儿科等关键科室的业务骨干,赴上级医院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专项进修学习,重点攻关新技术、新业务。此外,医院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上半年引进并投入使用了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高清腹腔镜系统等一批先进诊疗设备,为临床实现精准诊断和微创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极大提升了疑难危重症的诊疗能力。
    (三)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专业梯队结构日趋完善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我院始终坚持“内培外引”并举的人才战略,着力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
    截至2025年6月底,全院在岗职工总数达到52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5人,占职工总数的83.7%。医生团队15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60人;护理团队210人,形成了较为稳固的骨干力量。为激发人才队伍活力,上半年我们开展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培训活动。共组织院内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32场次,内容涵盖核心医疗制度、前沿诊疗技术、医患沟通技巧等,参与人员超过1500人次。我们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持续完善“传帮带”导师制度,为每一位新入职的年轻医师和护士指定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作为指导老师,通过临床带教、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岗位能手。同时,医院鼓励职工进行在职学历提升和专业资格认证,上半年共有8名同志通过了专业技术资格晋升考试,5名同志获得了本科学历证书,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层次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服务质量与患者体验持续优化,医院品牌形象逐步树立
    在持续提升医疗硬实力的同时,我院将优化服务质量、改善患者体验作为提升医院软实力的关键抓手,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自2024年底患者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其作为连接患者与医院的桥梁作用日益凸显。上半年,中心团队围绕“一站式服务”目标,整合了导诊、咨询、预约、投诉接待、便民服务等多项功能,有效简化了患者的就医流程。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现有能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及患者的期望尚有差距,服务模式仍需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护理团队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群体,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深化责任制护理,落实基础护理规范,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的专业内涵不断丰富。但在团队协作的紧密性、服务细节的人文关怀等方面,仍存在部分短板。通过上半年的工作实践与反思,护理部已明确了下半年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新技术探索、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具体改进方向。
    此外,医院加强了宣传工作的力度与广度。通过医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医院动态、专家信息、健康科普知识,并积极与县域内主流媒体合作,策划报道了妇产科技术突破、专家义诊等正面新闻,逐步提升了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塑造值得信赖的公立医院品牌形象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这是我们持续改进、迈向更高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一)跨科室协同效率有待提升
    随着医院业务的拓展和分科的细化,部分工作需要多科室、多部门协同完成。在上半年的实践中,暴露出一些协同壁垒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处理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病例或管理事务时,牵头科室的统筹协调能力有待加强,有时会出现职责边界不清、信息传递不畅的情况;配合科室在执行中,偶尔会因本位思想导致支持配合不够及时、不够主动,影响了整体工作效率和最终效果。建立更为高效、顺畅的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已成为提升医院整体运行效能的迫切需要。
    (二)医疗服务精细化水平尚存差距
    虽然我们持续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但在服务的精细化和人性化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例如,部分窗口服务人员在高峰时段的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有待改善;诊疗流程中的等候时间管理仍需优化,未能完全消除“三长一短”现象;病区的环境细节、隐私保护措施、人文关怀服务等方面,与先进医院相比还存在差距。这些服务细节上的不足,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总体满意度。
    (三)人才梯队建设仍需加强
    尽管我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人才结构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匮乏,能够引领学科达到区域先进水平的专家型人才储备不足;中坚力量,即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医师数量偏少,存在“青黄不接”的隐忧;亚专业发展不均衡,部分新兴或交叉学科领域的人才储备几乎为空白。这些问题制约了医院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的潜力。
    (四)医院品牌影响力与宣传力度不足
    当前,我院的宣传工作多侧重于事件性报道,缺乏系统性、战略性的品牌形象塑造规划。宣传方式相对传统,对新媒体工具的运用不够深入、不够灵活。健康科普内容的深度和吸引力有待加强,未能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引领区域健康文化、提升民众健康素养方面的主导作用。医院的特色技术、优势专科、专家团队等核心竞争力,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传播,导致在区域医疗市场中的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2025年下半年工作规划与展望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针对上半年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医院年度发展目标,下半年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工作,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推动医院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聚焦医疗质量核心,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
    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下半年,我们将以创建“平安医院”为目标,全面深化医疗质量管理。
    1.强化制度执行与监督。由医务科牵头,质控科、院感科配合,于9月底前完成对核心医疗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督查,重点检查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
    2.深化单病种质量控制。选取不少于10个主要病种,由各临床科室在10月份制定并完善临床路径,目标是将临床路径管理率提升至40%以上,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
    3.提升病历内涵质量。医务科将组织开展全院范围的优秀病历评选活动,并从第四季度起,将甲级病历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目标是全院甲级病历率达到95%以上。
    4.筑牢院感防控防线。院感科负责,在全院范围内持续开展手卫生、多重耐药菌防控等专项培训和督导,确保重点部门院感监测指标100%达标。
    (二)强化人才培养引进,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团队
    下半年,我们将采取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策略,为医院长远发展储备动能。
1.启动高端人才引进计划。由人力资源科主导,力争在年底前成功引进1-2名在XX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重点面向心血管内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