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月度经济运行分析暨“重大项目建设年”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市政府月度经济运行分析暨“重大项目建设年”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全面分析研判今年前七个月的经济运行态势与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二是精准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当前正值八月底,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既是决战三季度的冲刺期,也是谋划四季度的准备期。开好这次会议,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首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指标表现亮眼,成绩值得肯定。从刚才通报的数据看,1-7月,全市多项关键经济指标实现了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这个增速在当前宏观环境下殊为不易,反映出发展后劲正在持续积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达到11.1%,这充分说明工业“压舱石”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消费市场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这背后是各项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是广大市民消费信心的逐步恢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共同奋斗、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向大家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风险挑战不容忽视,发展中的短板和问题必须正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对本市的外向型经济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构成了潜在冲击。从内部看,部分行业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仍在持续;投资增长虽然稳健,但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民间投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一些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依然面临成本上升、需求不足、融资困难等多重压力。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警惕,绝不能掉以轻心,要拿出切实管用的硬招实招,逐一加以破解。
二、聚焦重大项目建设,筑牢稳定增长的坚实支撑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今年是全市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年”,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从前七个月的情况看,“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成效。
一方面,项目建设的“引擎”作用初步显现。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加快推进。例如,在XX省2025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的指引下,本市多个项目如XX新材料产业园、XX智能制造基地等,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达到预期,有效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并为后续的产业集聚和能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项目不仅体量大、质量高,而且科技含量足、带动能力强,是全市经济版图上的重要增长极。
另一方面,项目推进中的瓶颈制约依然突出。在调研和调度中发现,部分项目仍然面临着一些共性难题。一是审批流程不够优化。尽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但个别项目仍然存在审批环节多、周期长的问题,影响了项目“拿地即开工”的进度。推行“模块化审批”的改革举措,正是要对症下药,破解这一难题。二是要素保障尚有缺口。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是项目落地的基本保障。当前,建设用地指标趋紧,部分项目融资渠道不畅,这些现实问题制约了项目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三是服务协同有待加强。涉及跨部门、跨区域的重大项目,需要各单位主动靠前、协同作战。但个别部门存在“等、靠、要”思想,服务意识不强,未能形成推动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针对以上问题,必须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全力扫清障碍。要建立健全项目全流程落地跟踪调度机制,对每一个省、市重点工程项目,都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要坚决推行并深化模块化审批,变“串联”为“并联”,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要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服务、密切配合,为项目建设创造最优环境。
三、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打好三季度攻坚战
三季度是全年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是决定能否完成全年目标的攻坚期。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奋力攻坚,确保三季度各项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第一,要全力稳定工业运行,夯实经济基本盘。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全市强。要继续抓好煤炭等基础能源的稳产保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能源保障。要聚焦酒、铝、钢、焦等本市的传统主导产业,深入实施产业振兴升级行动,通过技术改造、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推动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要加快开发区、绿电园区等高能级平台载体的建设,优化园区功能布局,提升承载能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第二,要大力促进有效投资,增强发展新动能。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要以“重大项目建设年”为总牵引,推动所有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应开尽开、能快则快。要加强项目储备和谋划,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本市产业发展方向,再策划生成一批新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民间投资热情,让民营企业敢投、愿投、能投。
第三,要持续巩固消费增长态势,释放内需潜力。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要充分发挥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撬动效应。今年的政策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不仅家电品类从8大类扩展至12类以上,还首次将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汽车置换补贴的范围和额度也有所提升。各相关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简化补贴申领流程,确保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要结合节假日等消费旺季,策划举办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推动商品消费提档升级。要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促进文旅、康养、体育等产业提质惠民。要积极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第四,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统筹抓好就业服务工作,特别是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确保按时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让XX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第五,要严守安全稳定底线,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深刻汲取各类安全事故教训,聚焦煤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