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书记在X镇“变思与思变、发展与机遇、责任与担当”主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5月4日X书记来X调研时提出“X的镇村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抓紧抓牢新一轮历史机遇”,7月28日来X调研时又提出“X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思想破冰入手,以作风转变推动发展突围”。今天召开X镇“变思与思变、发展与机遇、责任与担当”主题座谈会,旨在统一思想行动、激发干事热情。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十年蛰伏,要准确识变
今年是X划入X的第十年,是X从农村乡镇“洗脚上岸”的第十年。这十年,是X转型阵痛的十年,是X探索发展思路的十年。
1.X贡献突出,但镇域发展太慢。
2010年,X全镇近97%的土地被划为生态绿心保护区域,占长沙绿心的二分之一、长株潭绿心的三分之一,以一镇之力为长株潭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过去,很多人常说“绿心是限制”,导致束手束脚,发展太慢。“慢”在:一是产业转型发展慢。和周边暮云、柏加等同类型镇街相比,他们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期,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但绿心地区企业退出后,我们速度明显掉队,整体发展与绿心外地区差距拉大。比如花卉苗木产业近年呈下滑趋势,全域旅游缺乏叫得响的品牌,X整体面临“旧力已退、新力未生”的困境。二是民生服务见效慢。与周边非绿心地区相比,X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贫血”。加之镇域广、基础弱,财政收入难,民生投入跟不上,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城区相比差距不小。三是优势资源转化慢。X镇最大的优势就是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坐拥好生态、好文化,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路子还没完全闯出来。民宿发展还停留在“农家乐2.0”,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变现”渠道单一。“生态”和“绿心”的品牌没打响,没人懂。“一湖二公三寺四景十八陵”的家底还没有盘活,转化效率太低。
2.X机遇很多,但历史包袱太重。
当前,X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上级重视前所未有,省、市主要领导高频次调研督导。政策机遇前所未有,发展空间得到拓展,绿心面积调出5.4平方公里,为重大项目落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承载空间。项目支撑前所未有,“一厅一道”、中烟产业园、融城干道等重点项目落子X。但因为历史和政策原因,我们的发展包袱还太重,“重”在:一是遗留问题包袱重。历史欠账和转型阵痛留下不少硬骨头,耗人耗钱耗精力,轻装上阵难。如工业企业退出后工业用地转型问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问题;如X、X、X安置地建设问题,延期过渡费问题,发展用地问题,因征地导致人均耕地不足问题。这些都是年深日久、错综复杂的“绊脚石”,化解难、成本高,拖累项目、影响稳定。二是基础设施包袱重。我们基础设施本底相对薄弱,“硬设施”提质难,水电路气都存在短板。路网“内联外通”效率低,部分村道路窄、路况差,不仅影响居民日常出行,更严重制约旅游资源串联和产业项目落地。自来水管网覆盖不足,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农村地区基本上采用瓶装液化气,安全隐患突出。市政设施“高标准”与“低基础”现实矛盾突出,资金投入与维护成本不堪重负。今年还要攻坚128公里乡村公路硬化、72口山塘清淤整治、自来水管网铺设,“补课”任务极其艰巨。三是体制机制包袱重。X镇地广事杂,管理主体多元。环境卫生根据区域不同由区环卫中心、玉诚公司、村社分别负责;市政园林仅有石燕湖大道和石鸭公路沿线由区市政、园林负责;林业管理由部门直管、镇上管理相结合,职权上存在交叉,林地纠纷处置还存在争议。
3.X地域很大,但思维半径太小。
X镇域面积177平方公里,占X区的三分之二,是X内五区面积最大的镇街。尽管镇域“地图”大,但群众和镇村干部脑中的“地图”还太小。“小”在:一是“小富即安”。我们很多同志满足于当前过得去的日子,不敢试、不愿闯,看天吃饭、守摊经营。对成绩自满、对差距麻木,对风险预估不足。部分同志对参与乡村旅游、合作社经营、盘活闲置资源等积极性不高、创新性不强,部分村干部在换届选举来临之时安于现状,干与不干一个样。这种土思想既束缚了我们致富的手脚,也消磨了干部攻坚的锐气。二是“小步慢走”。我们很多同志习惯于等政策、等指示、等安排,不会想在前、做在前,不会主动谋划、大胆探索,错过了发展机遇。三是“小成则满”。有些同志工作满足于“差不多”“大概是”,永远“慢半拍”“等等看”。工作上止步于“做了”,而不是“办妥了”“做好了”。时代变了,格局变了,X不能再抱着“老黄历”过日子,我们脚下这片热土,可以是长株潭的“绿肺”,可以是文旅融合的“风口”,但绝不能是偏安一隅的“小乡镇”。
二、五年耕耘,要主动求变
初到X时,经过三个月的深入调研和思考,我结合X镇域实际提出了镇级“处遗、顺制、变思、优规、聚力”和村社“强基、固本、活村、治组、提标”二十字方针。五年耕耘,X的发展思路日益清晰,基础不断夯实,面貌持续改善,队伍建设实现“自我完善”到“自我革新”升级,谋篇布局实现“应对当下”到“着眼长远”升级,发展理念实现“被动保护”到“主动发展”升级,经济发展实现“输血帮扶”到“造血富农”升级,平安建设实现“预防为主”到“防治结合”升级,民生事业实现“兜底保障”到“幸福提质”升级。但在“升级”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适应”。
1.老队伍适应不了新形势。
当前,X汇聚“上级空前重视、政策密集赋能、项目强力支撑”三重机遇,是十年难遇的黄金窗口期,但是我们的干部队伍仍然步伐缓慢,适应不了新形势,表现在:一是队伍结构不平衡。村(社区)干部队伍整体呈现出老龄化、低学历、性别失衡等特征。当前X面临2025年集中换届时近半数干部离任的严峻挑战,村支两委的后备力量储备还很不足。二是本职工作不主动。部分干部由于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一待就是好几年,甚至十多年,调动交流的机会少。重复的工作内容、较大的工作压力让干部们有种“精神与体能上入不敷出、身心俱疲”的感觉。这些干部在平常工作中像算盘珠子一样拨一下动一下,存在“躺平”现象。三是工作落实怕问责。基层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情况,承担着艰巨繁重的任务,既是大展身手的舞台,也是淬炼本领的熔炉。有的干部“三昧真火”一吹就经受不住,索性形成“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心态以求自我保护。
2.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
今年是X划入X区的第十年,作为X区的唯一农村地区,我们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上和城区兄弟街道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干部还停留在过去的农村工作方法,存在几个思维误区,导致面对新问题束手无策。一是“等靠要”要不到发展。很多干部总是把“以前都是这么搞的”挂在嘴边,以前出于绿心保护的原因,这也不能搞,那也受限制,现在产业要发展、项目要推进、工作要提速,光靠等上级政策只能在原地打转。二是“推拖绕”绕不开难题。“推”就是不作为,自己的问题让别人兜底;“拖”就是慢作为,能不干的尽量不干,等到被催过来躲不过去了才干;“绕”就是假作为,执行力不强,落实不到位,碰到问题绕道走。三是“慵懒望”望不来机遇。现在大部分干部尤其是大办主任,思路还没有打开,总是强调困难多、提出办法少。机遇是主动谋划追来的,而不是守着“一亩三分地”观望望出来的。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主动争取机会,主动展示优势,主动拥抱变化,才算真正按下X发展的加速键。
3.老标准应对不了新挑战。
X已不再是传统农业乡镇,而是长株潭融城的“桥头堡”,如果一味用过去的“农村标准”应对新挑战,必然力不从心、处处被动。一是法治思维欠缺。乡镇是“人情社会”,所以以往大家办事会把“通人情”放在第一位。但是随着X从传统乡镇向融城核心转变,我们必须将“通人情”与“懂政策”“懂法律”并重。二是程序意识淡薄。规范的程序看似是约束,实则是保护。但有些同志到现在还是没有程序意识,没有规范意识。这都是责任淡化、执行软化的表现,让我们工作的运行效率大打折扣。今年,我们已经把敬老院、自来水公司的管理规范了,还要把公车、公章、公文等这些制度性的事务规范好,要把责任压实到每一道程序,让规矩真正立起来、严起来。三是经营能力不足。X坐拥绿水青山的生态家底,但依然面临“守着金饭碗过穷日子”的尴尬局面。缺乏市场化、专业化的经营能力和眼光,是我们的一大短板。我们的花木产业大多还停留在“种树卖树”的初级阶段,缺乏精深加工、创意设计和品牌营销,附加值低。同样,我们的闲置资产、文旅资源如何盘活?光有资源不行,还得有会经营、善运作的头脑和本领。
三、久久为功,要谋定思变
发展是当前X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已经退无可退。既然“回头看”看到了危机,“向内看”看到了病根,一成不变的被动防守显然已经不适合我们,那么出路在哪里?答案就在“谋”与“变”之中。
1.要谋事,敢接“啃硬骨头的难事”。
一是要主动出击。省级“一厅一道”、绿色转型试点申报、石燕湖周边优质地块招商等,都需要干部“跑上去”争取。大家要拿出“拼抢争”的劲头,主动研究政策、精准对接需求,把“可能”变成“可行”,把“机遇清单”转化为“发展账单”。二是要实干担当。花博园首开区建设、中烟产业园征拆、三条融城干道建设、农村公路硬化任务、乡村振兴、村(社区)换届,每一个任务都是X当前要集中精力干好干成的大事要事。我们每一位干部都要积极投身到重点工作一线,锤炼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的能力水平。树立“经营X”的主人翁精神,不当看客,不当过客。三是要破题开新。退出工业用地盘活、安置地建设、集体经济增收,每一个问题都是X发展的“堵点”和“心结”。我们要摒弃畏难情绪,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难题接一个难题去攻克,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去推进。对定下的事情,绝不拖沓;看准的方向,绝不摇摆。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拿出硬招实招,全力攻坚克难,推动X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2.要谋局,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一是要站位全局。思想的格局决定发展的格局,只有敢于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局限,用创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脚下的资源,才能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守护好长株潭生态绿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绿心之芯”,对X来说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必须严守绿心政策,以更大力度抓保护,确保中央、省市区关于绿心保护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