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代表在XX镇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

评估代表在XX镇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XX书记,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能够作为评估代表,坐在这里,和大家一同就本次学习教育的成效进行回顾与探讨,我深感荣幸,也倍感责任重大。刚刚听了班子成员的通报,也回顾了这几天镇、村两级座谈会的系列活动,感触良多。借此机会,我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观察,从一个普通代表的角度,谈几点不成熟的个人感受与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对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的总体评价
    首先,我想对XX镇党委在本次学习教育中所展现出的决心、诚意与务实作风,表达由衷的肯定。总体来看,这次学习教育并非停留在文件上、口号里,而是真正做到了“三有”:
    一是有广度,实现了从“上”到“下”的全方位覆盖。学习教育最怕“上热中温下冷”。但这次,我看到了一个清晰的、层层递进的推进路径。从8月12日我们参与的镇级座谈会,到8月11日包村领导深入到各村、社区召开的村级座谈会,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联动。这种镇、村(社区)两级分层同步走的方式,确保了学习教育的精神能够直达基层末梢,真正延伸到了“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将学习教育与换届纪律、惠民政策等群众最关心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基层干部群众听得懂、能理解、愿参与,避免了“空对空”的理论灌输,大大提升了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和接受度。
    二是有温度,展现了从“公”到“家”的真诚姿态。作风建设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这次学习教育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真开门、开大门”的态度。会议强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诚恳请群众评判工作”,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我看到,镇里的班子成员、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都行动了起来,开展了广泛的入户走访。他们不是简单地把《学习教育评估表》发到手上就了事,而是真正带着“惠民政策明白纸”,走进群众家里,坐在百姓炕头,用最朴实的语言,面对面地讲解政策、介绍情况、倾听心声。这种俯下身子、直面群众的姿态,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让政策的宣讲和意见的征集充满了人情味,让群众感受到了治理的“温度”。
    三是有深度,体现了从“表”到“里”的求实导向。一场学习教育的成败,关键看它是否触及了真问题,是否致力于求实效。在座谈会上,发放评估表,鼓励大家畅所欲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求真的姿态。而更重要的是,我观察到,整个过程始终围绕着“干部作风转变、民生问题解决”这些核心议题。它不仅仅是评估学习教育“学得怎么样”,更是在评估“学了之后做得怎么样”。这种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工作导向,确保了学习教育不停留于表面,而是深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层面,力求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推动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群众心里走。
    二、参与学习教育的几点个人感受
    作为这次学习教育全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的内心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想和大家分享三点最真切的感受。
    第一个感受,是心态上从“旁观”到“融入”的转变。说实话,最初听到要开展学习教育评估时,心里不免有些惯性思维,会想这会不会又是一次常规性的会议、流程性的活动。但是,当包村领导真的来到我们村里,和村民代表们坐在一起,耐心解答大家关于换届选举的各种疑问,不回避、不遮掩时;当镇里的干部敲开我的家门,一边帮我解读医保报销的新政策,一边诚恳地询问我对镇里工作的意见时,我的心态彻底变了。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听报告的“旁观者”,而是一个被尊重、被需要、被邀请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的“主人翁”。这种被重视的感觉,是任何文件和报告都无法替代的,它激发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第二个感受,是体验上从“隔阂”到“贴近”的融洽。过去,我们普通群众和一些干部之间,似乎总有一层看不见的“隔阂”。我们觉得他们高高在上,他们可能觉得我们不理解工作。但这次学习教育,特别是入户走访这个环节,像一座桥梁,打破了这层隔阂。我亲眼看到,有位邻居老大爷,起初对来访的年轻干部爱答不理,觉得他们就是来“走过场”。但当那位干部耐心听他抱怨了十几分钟门口路灯不亮的问题,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下来,并承诺会尽快协调处理后,老大爷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仅热情地倒水,还主动说起了自己对村里发展的看法。这个小小的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干群关系很多时候并不复杂,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自然有你。这种面对面的真诚交流,比任何华丽的宣传都更有力量,它让干群关系变得更有人情味,更加贴近。
    第三个感受,是认识上从“问题”到“方法”的深化。参与评估的过程,也让我对基层治理有了更深的思考。以前,我们看到问题,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但通过这次深入的互动,我开始更多地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比如,看到干部们在解释某项政策时遇到的困难,我会理解到政策传达的不易;听到他们梳理群众意见时的认真劲儿,我也会思考如何能让我们的建议更具建设性。这让我认识到,建设一个更好的XX镇,不仅是干部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居民的责任。发现问题是参与,而思考解决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议,是更高层次的参与。这次学习教育,无形中也提升了我们作为群众代表的议事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三、对未来工作的几点浅见
    XX镇的学习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扎实成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会议也强调,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绝不能一阵而过,必须长期坚持。基于此,斗胆提出几点不够成熟的建议,供各位领导参考。
    第一,在“常态长效”上再下功夫,将“集中活动”变为“日常习惯”。本次学习教育通过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集中收集了大量宝贵的民情民意,效果显著。建议将这些好的做法固化为制度,形成常态。比如,能否将“入户走访”与干部日常工作相结合,规定每位包片干部每月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有效走访,并形成民情日记?能否将《学习教育评估表》常态化,每年定期开展一次,作为检验干部年度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这样,就能避免“运动式”的弊端,让倾听民意、服务群众真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和行动自觉。
第二,在“反馈闭环”上再做文章,让“群众评价”贯穿“工作始终”。我们收集了意见,梳理了问题,下一步的关键在于落实和反馈。群众不仅关心自己的意见是否被听到,更关心这些意见最终如何被处理。建议建立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