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2025年上半年全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招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招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半年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全力推动我市产业链招商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刚才,相关部门通报了上半年全市“链长制”招商工作的总体进展,各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和部分县(市、区)作了汇报与交流,总结了成绩,剖析了问题,提出了思路,讲得都很好,我完全同意。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将“链长制”招商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工程和关键一招,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引进省域外项目360个,实际使用内资达到68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与活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招商干部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招商引资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深刻把握当前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总结会、部署会,更是一次加压会、动员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总结成效与不足,在深化认识中把握发展大势
上半年,全市“链长制”招商工作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招引理念实现了从“招企业”到“引链条”的深刻转变。各级各部门不再满足于单个项目的“点上开花”,而是更加注重围绕产业链的“全线结果”。通过深入实施“链长制”招商工作机制,我们的招商思维更加系统化、生态化。例如,在XX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的招引过程中,我们成功引进了行业龙头XX公司后,招商团队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乘势而上,绘制出该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图谱,精准对接其上下游数十家配套企业,最终成功吸引了其中5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同步落户,初步形成了“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形成一链”的生动局面。这种从“捡进篮子都是菜”的粗放式招商,到“一棵藤上结好瓜”的链式招商的转变,是我市招商引资理念的重大突破,也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路径。
第二,产业布局呈现出从“分散布局”到“集群发展”的崭新格局。围绕全市确定的20条重点产业链,各链长单位和责任部门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强主链、延链条、补短板的路径更加清晰。上半年,我们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签约了一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例如,XX县聚焦精细化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成功引进了投资额超10亿元的XX新材料项目,有效解决了上游关键原料本地化供给的难题。XX区则立足其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着力向下游延伸,引进了多家从事高端制剂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的企业,产业链附加值得以显著提升。这种聚焦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的做法,正在加速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作共兴的产业集群生态。
第三,服务体系完成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靠前”的效能升级。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最核心的竞争力。上半年,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首席服务官”“全流程代办”等制度,项目落地的速度和效率明显提升。特别是“双包一解”机制的落实,让许多企业家感受到了XX的诚意与温度。从项目初次对接到签约落地,再到开工建设,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跟进、专班服务,企业提出的问题不过夜、遇到的困难有人管。这种“保姆式”的服务,不仅加速了项目建设进程,更坚定了投资者深耕XX的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正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产业链的“厚度”和“韧性”依然不足。部分产业链条短、环节少,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断点”“堵点”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产业看似热闹,但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缺乏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话语权的“链主”企业。二是招商方式的“准度”和“深度”仍需提升。部分单位对产业链的研究不深不透,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变革方向把握不准,还停留在“广泛撒网、重点捕鱼”的传统模式。我们的“XX大数据招商平台”虽然已经建成,但在利用数据分析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画像目标企业、智能匹配招商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招商队伍的专业化能力与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要素保障的“精度”和“力度”有待加强。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硬性约束日益趋紧,“项目等地”现象仍然存在。政策供给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温差”,一些好的政策,比如我们为支持企业发展而出台的“十条政策”,在落地执行的“最后一公里”还存在梗阻,政策红利未能完全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实利。这些问题,是我们下半年工作中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二、聚焦关键环节与核心任务,在精准发力中推动攻坚突破
下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半,任务十分艰巨。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产业为基”的理念,紧盯目标不放松,聚焦重点求突破,全力推动“链长制”招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第一,要以更强的系统思维,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链长制”的核心在于系统性。各级“链长”、各牵头部门不能只当“挂名领导”,而要真正成为研究产业链、服务产业链、壮大产业链的“行家里手”。一要绘好“两图一清单”。即围绕20条重点产业链,逐一绘制详尽的“产业生态全景图”和“技术创新路线图”,精准识别产业链的优势环节、缺失环节和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动态更新的“全球目标企业招引清单”,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二要用好数字化工具。要将“XX大数据招商平台”打造成我们的“作战指挥中心”。不仅要用它来展示XX的投资环境,更要深度挖掘其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海量产业数据的分析,精准锁定补链、延链、强链的目标企业,分析其投资意向、技术需求和战略布局,为我们的招商团队提供精确制导,实现“按图索骥、精准出击”。三要打好“协同作战牌”。产业链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单个部门或单个县(市、区)能够独立完成。要建立市级层面的高效协同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招商信息、项目资源、要素保障的共建共享。一个项目可能在一个县区落地,但其配套服务和产业协同可能需要全市域的资源来支撑。
第二,要以更新的思路方法,提升产业链招商质效。面对新形势,必须跳出传统招商的思维定式,探索更多元、更高效的招商模式。一要大力推行基金招商。资本是产业发展的血液。要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我市的产业链建设中来。通过“以投代引”,不仅可以为优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更能通过资本的纽带,深度绑定项目与地方的发展,实现从“引资”到“引智”再到“引制”的升级。二要积极探索场景招商。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要善于开放应用场景作为吸引投资的核心资源。比如,我们可以围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未来社区等建设,主动设计和开放一批应用场景,吸引国内外顶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带着技术、带着项目来XX落地,形成“场景换产业”的新模式。三要持续深化以商招商。已经落户的企业是我们最好的“招商大使”。要用心服务好存量企业,鼓励他们增资扩产、裂变发展,并积极发挥他们的人脉和渠道优势,帮助我们引荐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对成功引荐优质项目的企业和个人,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奖励。?
第三,要以更优的营商环境,强化全周期要素保障。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更是生产力。必须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要推动政策供给“精准滴灌”。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前期,我们为支持企业发展,制定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十条政策”,涵盖了财税支持、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下一步,关键是要打通政策落地的“中梗阻”。各部门要对标这十条政策,逐项梳理落实细则,简化申报流程,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确保每一分政策红利都能精准直达市场主体。二要推动审批服务“极限提速”。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承诺即开工”“拿地即开工”等改革举措。深化“基金赋能+审批提效+服务升级”的创新模式,特别是审批提效环节,要敢于动真碰硬,对审批流程进行革命性再造,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1993.html